重磅!北航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聚焦三个方向!

近期,关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

交通运输部发布权威批复!



《交通运输部关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智能交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

 原则同意在智能交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机场基础设施智能化研究、智能交通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开展试点。

 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力争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智能化机场基础设施仿真平台建设、智能交通管控与车路协同综合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交通强国建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试点任务要点

01

智能交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试点内容:

以智能交通为主线,开展以课堂教学为引导、科技创新训练为平台、科研实践活动为载体的科技创新课程建设。优化交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基地培养”和“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建设“空地融合”人才培养平台,加强交通前沿科研实践研究。建设智能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教学实验实践平台。

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建成车路协同、空地协同和空地融合的课程体系。智能交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初步形成面向交通强国建设的教学实验实践平台及运行管理机制,实现实验实践课程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通过3~5年时间,建成具有北航智能交通特色的一流教学平台基地,“产学研”一体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取得实效。常态教学数据监控及信息反馈机制更加完善,形成学生、教师、督导等多维度教学评价体系,毕业生质量跟踪长效机制基本健全。在智能交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



02

机场基础设施智能化研究

试点内容:

开展岩土材料本构模型、高填方机场修筑等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研发高性能材料制备、铺面自修复、道基道面自感知和自诊断技术等智能化功能性铺面材料。研究大跨度、高性能钢混组合结构等枢纽机场大型航站楼结构。开展全寿命周期健康检测监测、评价技术及方法体系等机场基础设施智慧运维技术研究。

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高性能铺面材料制备技术、铺面自诊断和修复技术、机场基础设施安全检测和监测技术研发取得初步突破,基本建立机场基础设施智能化研究创新体系。初步建成智能化机场基础设施仿真平台。

通过3~5年时间,岩土本构模型在高填方机场中得到研究应用。全面建成智能化机场基础设施安全检测监测平台、智能化机场基础设施仿真平台。在机场基础设施与载运工具协同建设、发展等方面形成系统性研究成果,在智能化机场基础设施关键技术方面形成一批可推广的研究成果。


03

智能交通关键技术研究

试点内容:

开展综合交通大数据多源感知与实时协同处理技术、机场飞行区智能网联运行与安全风险管控、车路协同环境下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及决策优化与安全控制研究。开展大型露天矿区无人驾驶运输服务的场景应用研究。建设交通工程科技智库。

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力争建成软硬件一流、模式先进的车路协同实验实践平台。初步建成大数据管理子平台、网络化协同空管子平台、车车通信仿真模拟子平台、车路信息综合服务子平台。基本完成车路协同特色的交通科技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创建1~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培育输送一批智能交通管控与车路协同领域的专业人才。

通过3~5年时间,全面建成大数据管理子平台、网络化协同空管子平台、车车通信仿真模拟子平台、车路信息综合服务子平台,面向典型应用场景的智能交通管控与车路协同综合研究平台基本完成建设,在车路系统高度耦合、协同联动方面的研究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基于5G通信的大型露天矿区无人驾驶运输场景推广应用。交通工程科技研究智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智能交通管控和车路协同方面咨政建言能力显著增强。


交通强国建设试点获批的背后

是北航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强大实力

2000年获全国首批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学科呢?

一起跟小萱了解一下——

北航交通运输工程学科 

北航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三(并列)。

学科坚持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双轮驱动”,以智能化、网联化、协同化为主线,坚持空地一体、车路协同的综合交通发展特色,聚焦空地交通规划与管理、车路协同与安全控制、新能源智能车辆技术、航空器适航技术、智能机场工程等5个优势学科方向

学科面向国家交通运输重大科技需求,牵头承担多项国家级重要科技项目和重要发展战略研究。2016年以来,学科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学科国家级人才占比达17%,2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3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获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托马斯罗兰奖。有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省部级创新团队6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拥有111引智基地和北京市国际合作基地,建有多个产学研基地、多个产学研项目合作。

学科建立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本科生源各省高考成绩前3‰,研究生生源“双一流”高校比例超70%,为交通行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人才。

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方向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内容,结合自身学科优势,确定了三个方面的交通强国试点工作:

1. 综合立体交通“两领”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综合交通领域具有领军和领导潜质的高级人才为发展方向,创新“平台-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建成紧扣交通工程发展前沿,车路协同、空地协同和空地融合的具有明确“新工科”特征的课程体系。

2. 机场基础设施智能化研究方向。支撑和引领国内高填方机场的修筑、智能化功能性铺面材料研发、大型枢纽航站楼结构设计等机场基础设施的发展,提升我国新一代智能机场基础设施领域关键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服务交通强国基础设施建设。

3. 智能交通管控与车路协同方向。在大数据环境下网络化空管协同、空地协同、车路信息交互与综合集成、车路信息协同服务等方面实现突破,解决空地协同、车路协同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为交通科技创新、智慧引领提供支持。

立体综合交通是

未来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于车联网的车车-车路协同

是智能驾驶/无人驾驶的发展趋势

将载运工具、交通设施、空地协同

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交叉融合

实现交通的智能化、网联化、协同化

从而构建智能网联空地一体化交通

助力我国实现交通强国的发展战略

正是北航的努力方向

砥砺前行 不忘初心

优秀的北航人将继续奋斗在

国家建设的最前沿

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一同书写新的华彩篇章



相关推荐